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草鱼幼鱼实用日粮中添加紫花苜蓿草粉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旨在评估苜蓿草粉作为草鱼饲料的潜在蛋白原料的可能性。360尾草鱼幼鱼[(8.72±0.34)g]分成6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3个平行组,每组20尾鱼,养殖于250 L循环水族箱中。试验日粮1、2、3、4、5添加2.5%、5%、10%、15%和20%苜蓿草粉,分别占日粮总蛋白的1.75%、3.50%、7.0%、10.5%和14%。对照组日粮以大豆粕、花生粕、棉籽粕和菜籽粕作为对照蛋白源。所有日粮为等蛋白质(粗蛋白28.5%)和等能量(15.92 mJ/kg)。实验期为56d,实验各组鱼在整个试验期间,没有出现死亡。2.5%和5%苜蓿草粉日粮组(试验日粮1、2)鱼较对照组鱼生长性能与饲料效益有所提高,10%组(试验日粮3)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15%和20%日粮组(试验日粮4、5)鱼较对照组鱼显著性下降(P<0.05)。结果表明,苜蓿草粉在草鱼日粮中适宜添加量为7.8%,最多可以添加到10%。  相似文献   
22.
利用耳石日轮技术研究长江中游草鱼幼鱼的孵化期及生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耳石日轮对2004年采自洞庭湖和新滩口江段的草鱼幼鱼进行日龄(D)鉴定,孵化时间推算以及生长的研究。草鱼幼鱼所有样品体长(BL,mm)生长方程为BL=-53.4195 3.1650D,体重(W,g)生长方程为W=0.9816 e0.0633D,体长体重相关方程为W=0.00001BL3.1003。孵化时间最早为5月14日,最晚为7月11日,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和6月份。研究发现三峡大坝在139m水位运行后长江中游仍有草鱼产卵,最早繁殖时间稍晚于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23.
为探讨饲料蛋白水平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生长、饲料利用和氮代谢的影响,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制备蛋白水平分别为15%、20%、25%、30%和35%的5种等能(13.71 kJ/g)饲料饲养草鱼[(209±10)g]8周。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均影响显著(P0.05),其中25%蛋白组最高。通过二次多项式的回归分析得出:当饲料蛋白水平为26.50%和27.20%的时候,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分别达到最高。15%蛋白组的摄食率显著高于其他蛋白组(P0.05)。蛋白质保留率和蛋白质效率随蛋白水平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各蛋白组的成活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和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总蛋白、血清尿素氮、肝脏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肝脏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和肌肉腺苷酸脱氨酶活性随蛋白水平的升高显著增加(P0.05),而肝脏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先增加后稳定,这表明高蛋白组(30%和35%蛋白组)相对于低蛋白组(15%和20%蛋白组)有较多的蛋白质用于分解代谢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24.
草鱼种质相关SRAP及SCAR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al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SRAP)技术分析野生草鱼和家养草鱼,筛选与草鱼种质退化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共进行88对引物组合的检测, 产生标记数目共计905个.依据标记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和变化规律,共筛选出2 1个可能与种质相关的特异性标记,对这些特异性标记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 .发现测得片段中有8个片段在GenBank中找到同源性较高的序列,而其他片段与数据库中序列的相似性较低.根据序列信息分别设计了3对引物.用这3对引物分别对草鱼三个群体进行 PCR扩增,分别产生了SCAR1(308 bp)、SCAR2(66 bp)、SCAR3(114 bp)3个扩增带.采用大样本对这3个标记进行验证,发现其中SCAR1在家养群体中呈现阳性,在野生群体中为阴性,可区分出这两种群体.以SCAR3为引物在174条家养群体中得到目的片段,在26个家养群体没有扩增出条带,分布频率为87%;在100个野生群体中有6个个体检测到该条带,分布频率为6%.以SCAR2为引物在野生群体中完全扩增出目的条带,淡水中心群体中有7条扩增到条带,前洲群体中没有扩增出条带,标记在家养种群中的分布频率为96.50%.因此SCAR1可作为草鱼家养群体的一个重要的分子遗传特征指标,为进一步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动物学报 54(3):475-481,2008].  相似文献   
25.
以氧化豆油水溶物为试验材料,在草鱼肠道黏膜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氧化豆油水溶物,研究不同剂量氧化豆油水溶物在不同作用时间下对肠道黏膜细胞生长、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 添加111.06-888.48 g/L氧化豆油的水溶物作用6h显著降低细胞活性(P0.05),细胞集落面积减小、细胞形态改变,其中在444.24 g/L氧化豆油的水溶物作用下培养细胞空泡变性,且脂肪滴沉积,线粒体肿胀。在222.12-888.48 g/L氧化豆油的水溶物作用下,3-9h内培养液中LDH活力显著增高(P0.05);各时间点培养液中GSH-PX、SOD、T-AOC均有显著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液中添加111.06-888.48 g/L氧化豆油的水溶物作用12h内,对草鱼肠道黏膜细胞产生了损伤,表现为抑制细胞生长,改变细胞形态、结构,可能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导致膜结构破坏,且作用程度与添加浓度、作用时间相关。研究认为氧化豆油水溶物对草鱼肠道黏膜细胞具有显著性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6.
诺氟沙星壳聚糖微胶囊缓释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诺氟沙星-壳聚糖微囊制剂,并比较了诺氟沙星-壳聚糖微囊制剂与诺氟沙星原料药在草鱼组织中代谢动力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同诺氟沙星原料药相比,壳聚糖包埋对诺氟沙星在草鱼血浆中的吸收、代谢速率明显延缓,生物利用度明显增加。壳聚糖包埋条件下T1/2 ka为单纯口灌诺氟沙星的8倍,达峰时间平均延长2倍有余,T1/2和T1/2也明显延长,消除率(CLs)是单纯口灌的1/2;5倍壳聚糖包埋条件下诺氟沙星在草鱼血浆中的吸收速度比10倍包埋条件下稍快,达峰时间短,消除速度明显加快,但分布半衰期和曲线下面积(AUC)大小二者比较接近。实验中诺氟沙星-壳聚糖微囊制剂同诺氟沙星原料药在草鱼体内代谢动力学差异表明壳聚糖包埋对诺氟沙星药效的释放及鱼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都具有明显的延缓效果,因此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可用壳聚糖作为缓释剂延长药效、延缓药物在养殖动物体内的吸收代谢,提高生物利用率,达到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7.
为探究外源脂肪酸对草鱼肝细胞脂质代谢及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其机理,体外培养草鱼肝细胞,并采用不同浓度(0-1 mmol/L)油酸(Oleic acid)进行细胞孵育,噻唑兰比色法(Methyl thiazolte trazoliu,MTT)和油红O染色提取法检测肝细胞活力及脂质蓄积状况,BODIBY和DAPI染色法观察肝细胞脂滴及细胞核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变化,Real-time qPCR检测脂质合成标志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dase proliferation activated receptor,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lpha,C/EBPα)、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家族等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随着油酸处理浓度的增加,肝细胞活力和细胞内脂质积累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0.4和0.6 mmol/L时达到最大值(P < 0.05);肝细胞凋亡率则先下降后上升,在0.4 mmol/L油酸处理时最低,1 mmol/L油酸处理时最高(P < 0.05);此外,0.4 mmol/L油酸处理抑制了肝细胞Caspase-3b和Caspase-9基因的表达,上调Bcl-2/Bax mRNA比值(P < 0.05),而0.8 mmol/L油酸处理显著促进Caspase-3b、Caspase-8、Caspase-9及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 inducing factor,AIF)基因的表达,下调Bcl-2/Bax的mRNA比值(P < 0.05)。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脂肪酸可增强草鱼肝细胞活力,促进胞内脂质积累,抑制细胞凋亡,而脂肪酸浓度过高则抑制肝细胞活力并诱导肝细胞凋亡,其作用与脂肪酸影响脂质代谢及凋亡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8.
饲喂蚕豆对草鱼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喂蚕豆100d左右, 草鱼肌肉的弹性和咀嚼性增强, 肌肉品质显著改善, 此种模式养殖的草鱼俗称脆肉鲩。实验比较了投喂蚕豆与商用配合饲料的草鱼, 在养殖过程中(30d、60d、100d)机体抗氧化能力及免疫机能的异同, 以了解脆肉鲩肌肉品质改变过程中鱼体的生物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投喂蚕豆显著影响了草鱼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 但对肝胰脏T-AOC、MD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血清SOD活力无显著影响。实验30d和60d时, 投喂蚕豆的草鱼机体抗氧化能力强于投喂配合饲料的草鱼, 但实验100d时两种养殖模式的草鱼机体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差异。投喂蚕豆对草鱼免疫机能有一定的影响, 实验100d时, 投喂蚕豆的草鱼血液红细胞数量(RBC)及白细胞数量(WBC)显著高于投喂配合饲料的草鱼。投喂蚕豆的草鱼血清TP、ALB、GLB含量在实验30d时显著低于投喂配合饲料的草鱼, 在实验60d时与投喂配合饲料的草鱼无显著差异, 在实验100d时又显著低于投喂配合饲料的草鱼。投喂蚕豆显著影响了草鱼脾指数及脾脏中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 实验末期, 在投喂蚕豆的草鱼脾脏中IL-1、MHC Ⅱ、IFN-1、TNF-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投喂配合饲料的草鱼。以上结果表明, 投喂蚕豆初期鱼体抗氧化能力增强, 随着投喂时间的增加, 鱼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至与投喂配合饲料相当的水平; 投喂蚕豆使草鱼产生了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9.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30.
酪蛋白小肽对幼龄草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实验为酪蛋白小肽在幼龄草鱼营养生理上的意义研究。 2 2 5尾 (3 76± 0 16g)草鱼分为 3组 ,每组 75尾鱼 ,每 2 5尾鱼饲于 0 2 5m3 的水族箱中 ,每组设 3个平行水族箱。对照组添加 0 5 %酪蛋白 ,试验组 1、2日粮中分别添加 0 5 %酶解酪蛋白 (80 %以上为小肽 ,平均链长 2 98) ,0 5 %酸解酪蛋白 (80 %以上为游离氨基酸 )。试验期 5 6d ,水温为 2 7 6± 3 1℃。结果表明 :添加 0 5 %酶解酪蛋白组草鱼相对生长率、蛋白效率比、饲料效率比和血浆中镁含量与小肽总量均显著高于添加 0 5 %酪蛋白组和10 5 %酸解酪蛋白组 (P <0 0 5 )。草鱼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小肽可提高饲料表观消化率和蛋白消化率 ,增加血液循环中生物活性肽的含量 ,减少肝胰脏和肠系膜脂肪储积 ,提高机体对日粮中氨基酸的利用率 ,从而增加体内氮沉积 ,提高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